应对美国关税战,中国强内功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产业链韧性升级:
优化产供链体系:通过政府加大对中间品贸易的财税支持,推动港口数字化通关,缩短物流周期,降低企业成本。
提升国产化率:例如,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从2018年的15%提升至2023年的35%,长江存储232层NAND闪存量产打破国际垄断。
发展新兴产业:新能源领域“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出口同比增长62%,形成对传统贸易下滑的有效对冲。
扩大内需市场:
建设统一大市场:取消区域壁垒,促进要素自由流动,让内需和市场资源焕发出更多活力。
推动消费升级:例如,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带动县域市场销量增长153%,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撬动万亿级消费。
吸引全球资源:通过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吸引全球更高端的要素和资源。
推进数字化转型:
发展数字贸易:中国的数字贸易规模过去五年翻倍,云计算、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等知识密集型服务占比达40%。
建设数字自贸试验区:推动建设数字自贸试验区,如上海临港试点“数据跨境流动沙盒”,吸引国际机构入驻。
提升国际竞争力: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竞争力。
利用多边、双边自贸体系:
削减贸易壁垒和成本:充分利用已有的多边、双边自贸体系及贸易协定,如RCEP,提高竞争力,削减贸易壁垒和成本。
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支持企业利用原产地规则和一系列贸易优惠措施,降低成本,排除贸易壁垒干扰,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实施多元化外贸战略:
推进贸易网络建设:与更多国家商签多边、双边的自由贸易协定,利用零关税等措施降低贸易战所带来的冲击。
开拓新兴市场: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开拓多元化市场,降低贸易风险。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持:如2024年财政赤字率设定4%,配合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形成超5万亿元年度扩张规模。央行预留降准、降息空间,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支持: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重点突破半导体、工业母机等“卡脖子”领域。
加强国际合作与对话:
构建国际利益共同体:强化中欧、中日韩、中国东盟等区域合作,对非美国家大幅下调关税并牵头构建非美国家的内部低关税乃至零关税自由贸易体系。
保留沟通机制:在反制措施的同时,保留与美国的沟通机制,争取达成阶段性协议。